隨著我國的經濟改革和搞活市場,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改變,對水產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以及水產養殖業的蓬勃發展,大大促進了小型水產冷庫的建設和發展。
水產冷庫己由單一的冷藏、制冰,發展為兼生產冷飲等加工性設施,擁有冷庫的企業由單純的生產性業務擴展到農工貿結合的經濟活動中,有的從對單一品種的水產品冷藏發展成兼藏蔬菜瓜果,肉,蛋等副食品的多種冷庫,這些變化都向建筑設計人員提出了新問題,歸納起來,主要有如何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做到生產流程合理,節約用地;既要使冷庫在較短的時間內取得最大經濟效益,又要兼顧到將來長期發展的需要;既要使冷庫設計滿足水產品冷庫的特殊工藝要求,又能兼顧多品種,多功能的發展需要。這都是當前設計建造冷庫時應考慮到的問題。
近年來我校食品冷庫研究設計室承擔了二十多個小型水產冷庫的設計任務,容量在100~500噸左右,本文就上述問題中的建筑設計和規劃方面談一些看法。
一、小型水產冷庫的規劃和建筑設計必須準確地貫徹當時的國家經濟建設方針政策。
水產冷庫的規劃布局設計有較強的政策性,它必須貫徹各個時期國家經濟建設的各項方針政策。合理的總平面規劃和布局設計,可以為國家節約大益的財力物力,并且加快建廠的速度,也可為冷凍廠創造良好的經營管理條件和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
如在邊國初期,經濟基礎比較薄弱,相應對小型水產品冷庫的需求不那么迫切,建設得比較少,即使建有小型冷庫,住往也是比較單純的以貯藏為主,而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和搞活市場以來,對小型冷凍廠的需求日趨增加,作為小型水產冷庫的規劃和建筑設計還應考慮到要求有配套的水產品貿易場地,該場地既要與冷凍廠內部保持密切聯系,又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可直接對外。
因此在設計時一般將它安排在卸魚碼頭附近或沿水運河道岸邊;同時還應考慮到要求兼顧多種經營。
如以談水魚冷藏加工為主的冷庫,為了在生產淡季的春夏季可生產冷飲,而設計了冰淇淋等冷飲車間;有的冷庫則擴大制冰量及貯冰量,或設有水產品加工間。這樣可充分利用冷凍廠的技術設備,提高冷凍廠的經濟效益。經驗表明,不少這類冷庫建成投產后,三年就能回收全部投資,經濟效益是十分顯著的。